攀枝花市华森职业学校机电安装与维修专业制度文化建设
近年来,攀枝花市华森职业学校机电安装与维修专业多年来积淀的丰厚的文化底蕴,创新攀枝花市华森职业学校机电安装与维修专业文化建设理念,沉淀形成了“三融三厚”的专业文化特色,“三融”指融“新能源”引领的区域文化、融“书香、和谐、自然、绿色生态”的专业文化、融“严谨、精细、创新”的企业文化于一体。“三厚”是指“厚德”、“厚能”、“厚行”。
一、专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攀枝花市华森职业学校的机电安装与维修专业开设于2006年,经过10余年的建设,在师资队伍培养、教学设备、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大量的成果的同时,也沉淀形成了“三融三厚”的专业文化特色,并在人才培养上显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三融三厚”的专业文化内涵“三融”指融“新能源”引领的区域文化、融“书香、和谐、自然、绿色生态”的校园文化、融“严谨、精细、创新”的企业文化于一体。能源是机电设备运行的先决条件,将“新能源”文化融入到机电安装与维修专业文化之中,是机电人才所恪求的;专业文化在培养人才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作用,那么将专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又将提高专业文化的影响力;企业文化追求严谨、精细和创新,将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文化之中,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所要求的。“三厚”是指“厚德”、“厚能”、“厚行”。厚德:立德是人之根本,尤其对于从事技术的人才;厚能:崇尚能力,能力是人才的立命之本,是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关键之处;厚行:指注重践行和实践,以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为要点,执着追求,取得辉煌成就。
2.“三融三厚”的专业文化育人实践及效果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采取了多项措施,推进了文化建设。
首先关注了专业文化环境的塑造。实施文化上墙工程,充分展示“三融三厚”专业文化,在长期的熏陶下,对人才培养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示范作用。将专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在楼道、在教室张贴各种文化标语,在道路两旁悬挂各种标语,整个校园处处营造出专业文化氛围。
其次,在建设实训基地的规划中,就将专业文化建设考虑在内,并使专业文化建设具有行业或企业精神,同时把现代企业中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融入到教学环境中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最后,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将校内实训室的相关制度规定、实践操作流程、安全文明生产等要求规划在内,其中也包括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建设的实训基地的全过程。
经过几年的建设,专业文化对人才的培养作用逐步显现,专业人才就业质量的提高与就业稳定度的提高,充分说明专业文化教育的作用。
二、专业文化建设的目标
机电安装与维修专业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紧密融合区域优势行业文化,深化“新能源”、“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文化建设,在学生的学习场所大力宣传区域文化、企业文化。其中,实践基地是宣传企业文化的主阵地,通过主题活动,宣传“厚德、厚能、厚行”专业文化,剖析其内涵,让广大的师生认识其重要意义并践行。同时,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学生就业状况,反馈并改进专业文化建设方法,逐步实现文化育人的强大作用。
三、专业文化建设的思路
按照“总体规划、系统整合”的思路,推进专业文化建设,尤其与华森糖厂及其周边地区企业紧密合作,建立深入的校企合作模式,将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引入到教学中;要推动专业文化的总体规划工作,落实资金,全面推进;学习其它中职学校文化建设成就,引进先进文化。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稳步推进,使其形成全局“一盘棋”,将专业文化的能量发挥到极致。
四、专业文化建设内容任务
1.成立专门专业文化建设机构在专业文化建设初期,建立了专门专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袁忠、李勇、李永茂担任委员。成立专门的文化建设机构,统领整体专业文化的发展。
2.校企融合实现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一是专业精神文化的对接,专业文化中必须有企业文化的内涵,如严明的纪律、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讲究时效的工作理念等。二是专业物质文化的对接,依托校外实训基地真实的企业环境,建立企业文化模拟系统。
3.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渗入专业文化精神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传授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向学生灌输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如在《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中引入了多种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在《电机控制与应用》、《维修电工综合实训》等课程中实施了职业标准,以职业素质要求为基准,制定了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
同时,以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实训教室、实训工厂、实习企业安装宣传栏,道路两旁、走廊等处张贴各种宣传标语,营造一种专业文化环境的氛围;在学校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室和实习车间内,把工艺流程、加工顺序、操作要领、安全规程、注意事项、管理制度等制成图表悬挂在显著位置,以时刻提醒参加学习的学生,使他们深切认识机电专业的性质及内涵;还可以结合项目课程改革的进程,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小组活动,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亲自动手制作一些机电设备、机电系统的模型,在火热的创造实践中,去体验、去感受实践的艰辛与创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创业激情。以此渲染这种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技术教育氛围,让受教育者如临其境,真正起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4.加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规范教师专业行为,引导教师做专业文化的建设者和执行者。各专业成立以骨干教师为主的专业团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走访企业,为专业建设、专业文化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学校制定相应政策,表彰奖励优秀者,对在专业建设中起到一定作用的教师优先进行职称评聘、优先安排外出培训学习,从而引导教师专业成长,增强教师的专业归属感。
5.推进专业文化载体建设,营造专业文化氛围
①用心建设实训基地,营造良好氛围要在实训基地的车间内,宣传安全文明操作规程、设备操作流程,实践要求制度。将优秀学生的奖章图片,学生实习作品等在明显的地方展示出来,让学生深处专业文化氛围中,被这种专业文化所感染,大大激发其专业学习热情。
②明确师生工作流程,规范师生的操作过程加强过程性评价,培养其操作规范化。不单单注重实践结果,而是对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分部考核,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处营造出浓厚的专业文化氛围。
6.使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目的,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做专业文化的践行者。让学生明确“三融三厚”的专业文化内涵,在专业行动总导向的带领下,自觉遵守,通过学习、总结、反思,使学生明确专业发展目标、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激发其学习兴趣,找到自己的专业特长所在,从而成为专业文化的自觉践行者。
7.推进课程改革,以项目教学为抓手,强化专业文化建设在专业课程改革中,将“项目教学”法普及到各核心课程中,并积极采用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尤为重视通过各个环节对学生专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在课前,要提前选择好适合学生操作学习的任务,在课堂上,要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实施方案并最终实施,在学生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评价总结。当然评价不是单一的知识评价,还包括过程性评价,操作规范,学生的学习态度,思考问题的方法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纯粹的教授者,引导学生通过团队的力量来完成任务。学生完成后,还要进行总结反思,通过这样独立完成任务的行径,通过小组间的竞争,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业创新意识。
攀枝花市华森职业学校
2018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