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划清科学与迷信、正确与错误的界限,夯实 “弘扬科学精神、抵制封建迷信” 的思想根基。9 月 29 日,机电工程系在教学楼 307 组织开展了 “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活动。此次活动面向该系全体师生,是学校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加强校园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举措。

机电工程系学生工作负责人张妮老师作为这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主讲老师,从理论与案例解析两个方面进行了宣讲。一是筑牢理论根基,明确政策红线。引导师生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观点以及宗教相关法规纪律等文件精神,紧紧围绕 “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的基本原则,通过 “政策要点拆解 + 常见问题答疑” 的方式,清晰明确地向学生传达了 “不得在校园内开展宗教活动、不得组织宗教聚会、不得传播宗教思想” 等行为红线。不仅让学生理解 “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 的法律规定,更着重培养学生 “坚守科学真理、维护校园清朗环境” 的思想自觉,促使学生将政策要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思想根源上树立正确的认识,坚决抵御任何形式的宗教渗透。二是强化风险防范,引领价值导向。为切实提升师生对宗教极端思想的辨别力和防范力,张妮老师选取近年国内高校反宗教思想渗透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这些案例,教育学生认清宗教极端思想对个人价值观塑造、学业发展乃至校园稳定的严重危害,强调其不仅会干扰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更可能动摇学生的理想信念,甚至引发严重的校园意识形态风险。她还围绕“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展开引导,鼓励学生将“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融入专业学习与人生规划,始终以理性思维分析问题、以科学方法解决问题,自觉抵制各类非科学思想的侵蚀。
我校位处多民族地区,多民族师生共同学习、工作、生活在同一片阳光里。常态化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学校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是落实意识形态主题责任的具体体现。通过对国家宗教法律法规和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筑牢校园意识形态防线,自觉增强抵御和防范宗教思想传播渗透的能力,强化反邪教意识。学校将持续深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转化为维护稳定、培育人才的实际效能,实践“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学校将努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服务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守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为培养时代新人筑牢思想保障,确保校园成为传播科学真理、弘扬正能量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