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技术专业课程建设计划

发布日期:2025-10-29 作者:孙浩英 点击: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课程建设计划




一、建设背景


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粮食安全与种源自主攻坚要求突破智能装备、农业物联网等“卡脖子 ”技术。当前农业数字化率不足 10%, 中小农场技术应用断层明显,智慧农业人才缺口超200 万,严重制约产业效能提升。与此同时,职业教育改革明确要求深化产教融合,破解专业教学与产业需求脱节问题。

我校立足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依托农科教资源禀赋,将课程建设作为贯通国家战略、产业升级与人才培养的核心纽带。通过构建"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特色课程体系,培养“懂生产、精技术、善经营 ”的复合型新农人,为县域设施农业、农产品电商等特色产业提供人才引擎,助力"大国小农" “智慧强农 ”跨越转型,打造区域性现代农业技术育人高地。

二、建设目标


1.专业定位。对接区域农业现代化需求,培养掌握智慧农业、绿色种植、农业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2.课程体系。构建“基础技能+核心能力+前沿拓展 ”三层课程结构,实践课占比≥50%。

3.课程建设。2027 年底,完成所有基础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建成 3 门优质课程;建成 1 门校级精品课程。

三、分阶段建设任务


第一阶段:体系构建(持续优化)


1.产业需求调研

走访区域农业相关产业园或公司 ( ≥5家)

2.课程框架设计

构建“基础+核心+拓展 ”三级课程链,确定 3 门核心课程(含实训标准)

3.校企合作建设

签约 2 家合作企业

第二阶段:资源开发(2025.9-2026.9)



1.核心课程建设

开发《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农产品与农资营销》、 《设施农业技术》实训模块 (≥15 个)

2.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小型大棚及智慧农业场地(含无人机)

3.1+X 证书融合

”农业物联网应用 ”证书标准嵌入课程中

第三阶段:提质增效(2026.10-2028.10)


1.动态课程更新

每年新增专业前沿课时融入专业课

2.社会服务深化

开展 田间课堂 ”服务

3.质量闭环管理

建立毕业生跟踪系统(就业后 1/3/5

年反馈)


四、核心课程体系架构



课程类型



典型课程



能力培养重点



实践载体

基础能力层

植物与植物生理

植物基本形态结构

生理实验室

土壤肥料

肥料使用方法、技术

校园农场、农药设施

植物生产环境

作物生长调控

大棚、校园农场

核心能力层

作物种子生产技术

作物引种、良种繁育技术

校园农场、实验室

设施农业技术

设施农业技术操作培养

大棚、温室

农产品与农资营销

农产品市场营销推广

地域企业及产品

拓展创新层

特色经济作物种植

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创新发展

校园农场、大田

农村电商

互联网思维与能力

电商实体、模拟经营

校企共建课程

待定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按月督查进度,协调跨部门资源,全面培养专业教师。

2.资源保障。 申请实验室建设、教师培训、设备采购、数字化资源开发等相关经费。

3.激励机制。按照学校相关政策对优质课程团队进行绩效奖励,省级精品课认定追加科研经费。

4.质量监控。实行“学生评教+同行评议+行业反馈 ”三维评价,每学期发布课程质量报告。


附:课程标准建设科目


专业课名称






合计:5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基本完成)

作物遗传育种(基本完成)

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建设中)

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建设中)

设施农业技术(建设中)




下一条: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课程建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