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提高专业软实力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创新攻关课题

作者:       发文时间:2019-11-21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创新攻关课题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

说明

建设内容一:本专业(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重点围绕培训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建设、培训装备、数字化教学考核平台、技能评价等内容来制定,并确定每一年度的验收要点。

建设内容二: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提升本专业(职业)的培训能力,重点围绕校企合作项目以及在师资、装备、实训等方面提升培训能力来制定,并确定每一年度    的验收要点。

建设内容三:通过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和校企合作等一系列工作,形成培训基地建设的规律性、创新性的成果。

项目组

构 成

 

项目负责人:何先刚

 

项目组成员:阙建军、李松林、黄波、邱昌斌、宋洪久、杨彬

建设

目标

本专业采用校内培训和面向社会培训相结合、学历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合格的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承担区域内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高技能人才评价、职业技能竞赛、高技能课程开发、高技能成果交流展示等任务。

1.培训模式:通过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一、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现代师徒制培训体系。

2.课程设置: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根据合作企业的产业升级或者技术改造,构建与企业联动的动态课程调整机制。

3.教材开发:通过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特色专业按照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原则开发核心课程校本教材不低于2本。

4.师资建设:通过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师生比达到1:18;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和具有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占实训教师总数的52%。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54%

5.培训装备:通过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钳工实训室、泵类实训室、减速器实训室、金工实训室、综合实训室5个实训室内更新、完善设施设备,使实训工位达到200个以上。

6.培训能力:通过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面向中职学生、企业和社会开展培训,年培训规模420人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比例不低于22%

7.校企合作:通过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继续加强与当地工矿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外地及沿海企业的联系,与5家以上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8.能力评价:

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完成后,在以下两方面将得到大力提升:

1)具备较强的培训教学能力,由于进行了培训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课程改革,同时,增添了设备、建立完善钳工实训室、泵类实训室、减速器实训室、金工实训室、维修综合实训室,将更加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在培训和技能鉴定方面,能够更好的为当地企业服务。

2)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由于设备设施配置全面,拥有各类机修钳工、维修钳工、机加工、维修装配设备,在与企业的合作方面,将会更加主动,对企业更有吸引力,在联合培养人才等方面,将会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也必将对当地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预算

安排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单位:万元)

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45

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

35

总结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5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

说明

建设内容一:本专业(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重点围绕培训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建设、培训装备、数字化教学考核平台、技能评价等内容来制定,并确定每一年度的验收要点。

建设内容二: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提升本专业(职业)的培训能力,重点围绕校企合作项目以及在师资、装备、实训等方面提升培训能力来制定,并确定每一年度的验收要点。

建设内容三:通过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和校企合作等一系列工作,形成培训基地建设的规律性、创新性的成果。

建设内容一

201908-202008

验收要点

202008-202108

验收要点

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1.人才培训模式创新目标:

1)完成人才培训模式开发

2)完成人才培训方案

1.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人才培训方案。

1.培训计划

2.培训总结

2. 完善课程体系构建与培训评价标准开发目标:

1)完成课程体系完善调整

2)完成培训计划及课程标准3)完成培训质量评价标准

1.教研室教改活动记录;

2.课程体系结构变动说明;

3.培训计划;

4.课程标准。

1.完善课程体系构建报告

2.培训质量评价标准

3.培训计划

4.课程标准

3.“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

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到60%以上

1.教师培训计划;

2.培训合格证书或证明;

3.“双师型”师资材料。

1.教师培训计划;

2.培训合格证书或证明;

3.“双师型”师资材料。

4.骨干教师培养目标:

培养1名骨干教师

1.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2.骨干教师外出培训证明材料;

3.发表论文一篇。

1.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2.骨干教师外出培训证明材料;

3.发表论文一篇。

5.设备购置目标:

1)完成设备的购置与验收

2)数字化教学和考核平台的建设

1.设备购置合同;

2.设备台账;

3.设备验收资料;

4.数字化平台建设过半。

1.设备购置合同;

2.设备台账;

3.设备验收资料;

4.数字化平台建设基本完成。

建设内容二

201908-202008

验收要点

202008-202108

验收要点

校企合作提升培训能力

1.培训教学管理机制建设目标:

完成培训基地管理制度及培训教学文件的汇编等

1.培训基地制度汇编;

2.实训教学文件;

3.设备管理制度。

1.培训基地制度汇编;

2.实训教学文件;

3.设备管理制度。

2.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目标:

与企业合作进行设备安装、检修、维修工作

1.工作任务单;

2.合作协议书;

3.管理制度。

1.工作任务单;

2.合作协议书;

3.管理制度。

3.校企合作培训师资目标:

外派教师到企业开展技能实践锻炼

1.教师到企业培训证明材料;

2.教师到企业培训总结材料。

1.教师到企业培训证明材料;

2.教师到企业培训总结材料。

4.聘请兼职教师目标:

聘请1名兼职教师

1.兼职教师材料;

2.兼职教师聘用文件;

3.兼职教师评价资料。

1.兼职教师材料;

2.兼职教师聘用文件;

3.兼职教师评价资料。

建设内容三

201908-202008

验收要点

202008-202108

验收要点

提炼培训基地建设工作经验

1.总结提炼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完善基地建设 。

1.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2.培训人员名单

3.培训人员跟踪调查反馈报告

1.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2.培训人员名单

3.培训人员跟踪调查反馈报告

2.建立健全基地设备管理制度,做到各重要和大型设备挂牌标识专人负责制,保持设备的完好率,提高使用效率

1.设备台帐

2.设备维护保养及管理制度

3.使用、维护保养记录

1.设备台帐

2.设备维护保养及管理制度

3.使用、维护保养记录

 

 

四、主要保障措施

4-1保障机制

说明

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的总体架构、基本职责、人员组成、责任分工以及考核奖惩措施等。

保障机制:项目建设的培训机制、管理机制等。

经费保障:包括省财政补助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地方、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方面的经费筹措措施,以及其他方面的物质条件。

管理

机构

 

一、机构设立

1、成立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长:周再玉

副组长:李权忠、黄庆才

  员:宋洪久、郭凯、宋承平、郭文斌、袁忠、范跃顺

主要职责: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实施及各项相关部门关系的协调,配套资金筹集,项目资金使用计划,项目实施过程监督等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项目建设的管理办法,保证项目如期完成。校长为项目总负责人。具体负责项目的规划、组织、指挥、实施、协调和检查监督。

2、成立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综合管理办公室

  任:宋承平

副主任:范跃顺、袁忠

  员:阙建军、范茂林、刘兴科、宋洪久、付君

主要职责: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制定项目的实施计划,组织、指导各专项工作小组按期完成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各项任务。对项目进行日常指导、检查和监控等,对创建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存档等。

3、成立省级高技能培训基地项目建设各专项工作小组

1)项目资金保障小组组长:韩莉

职责: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制定并落实项目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制度;编制项目建设资金预算和落实方案;积极协调、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保障资金按时到账;监控项目资金使用。

2)师资队伍建设小组组长:马小林

职责:按照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及奖励等相关制度,落实教师培养、兼职教师聘任工作,组织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评价工作。

3)课程建设小组组长:李玉德

职责:按照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制定相关课程建设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相应教材编写及教案资源开发计划,组织实施课程设置、教材开发的评价工作。

4)基础设施建设小组组长:宋洪久

职责:按照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组织落实新建、改建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工作,保障基建按期完工。

5)设备采购小组组长:郭文彬

职责:按照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组织落实设备招标、采购、安装、验收工作,保障培训设备及时投入使用。

6)联络协调小组组长:黄庆才

职责:根据项目建设实施情况,负责与合作企业的联络、协调工作,负责各相关部门及合作企业人员的接待、各种会议的接待服务工作。

7)项目建设小组组长:袁忠

职责:按照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分别组织实施各重点专业的建设工作,保障按期实施方案各项建设任务。

8)督导小组组长:曾祥明

职责:按照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检查各专项工作小组的工作落实情况,对建设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对各专项工作小组情况向领导小组提出奖惩建议。

二、分别成立5个专业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部门

1.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培训基地项目建设部门

  长:袁忠

副组长:范跃顺

  员:宋承平、徐国平、王庆明、李从清、刘兆荣、李权忠

主要职责:负责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组织、协调和实施。

2.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培训基地建设部门

组长:李玉德

副组长:黄庆才

  员:翟玉武、肖芙蓉、林文辉、彭光凤、李桂珍

主要职责:负责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组织、协调和实施。

3.中医康养保健专业培训基地建设项目部门

组长:宋承平

副组长:阙建军

成员:汪薇、何芙蓉、彭光凤、陈萍萍、曾正姬

主要职责:负责中医康养保健专业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组织、协调和实施。

4.农业机械装备应用与维修专业培训基地建设项目部门

组长:谭云峰

副组长:何华

成员:黄庆才、彭军、黄应、郭凯、何寿国、李从清

主要职责:负责机农业机械装备应用与维修专业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组织、协调和实施。

5.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培训基地建设项目部门

组长:何先刚

副组长:李松林

成员:阙建军、邱昌斌、宋洪久、杨彬、黄波、付勇

主要职责:负责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组织、协调和实施。

保障

机制

一、建立领导与督查责任机制

学校成立领导小组专项负责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任务的执行,推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落实;成立专门督查部门负责督导实施任务的落实。对实施方案总体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责任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进度和责任主体,并分解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分步组织实施,切实做到“决策部署以实施方案为依据,工作目标以实施方案为指南,考核工作以项目实施效果为主要标准”,坚决维护实施方案的实效性、权威性。

二、制度保障

学校将把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作为一个重大系统工程,建立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体系,着力健全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1)建立项目管理制度。制定《攀枝花市华森职业学校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对项目建设的规划、实施、管理、进度、责任、检查等进行明确规定,并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明确负责人的职责,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确定的建设内容,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建设投资和预期目标。

2)建立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制定《攀枝花市华森职业学校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加强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设立专门帐户,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审批制度,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严肃性和合理性,使资金的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3)完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实训实习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适合校企合一、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和实训实习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校企共建共管方式,进一步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制度和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

4)完善项目建设绩效考核办法。明确各项目责任人的责、权、利,设立专项基金,对成绩突出、效益显著的项目负责人及有关人员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能完成项目任务的项目负责人及有关人员予以问责和处分。

5)完善用人制度。在注重发掘校内已有人才的基础上,完善学校用人制度,采取多种方式从行业企业引进各类技术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三、组织保障

项目建设管理和常规工作管理相结合,提升管理水平。

1)建立专门建设管理队伍。将建设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工作常态化,建立一支以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的中层干部为主的建设队伍,开展经常性建设培训、交流,保证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责任到人,及时跟踪。

2)建立校企合一、产教融合,共建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长效管理机制。将校企合一、产教融合通过合同或协议规范化,加强对校企合一、产教融合的考核与改进,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机制和模式。

3)全面规范管理。学校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全面、全员、全程投入到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之中,树立具有企业特点的质量意识、客户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学校管理层决策能力和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四、建立目标管理机制

建立分工明确的目标管理机制,明确负责领导、牵头部门与配合部门,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各尽其责、统筹协调的落实工作体系,使每一项工作任务目标明确、分工明确、责任明确;细化目标任务,制订切实可行的时间表和任务书,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统筹组织实施,统筹督促检查,把任务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和系部,列入其年度计划和日常工作。

五、建立宣传动员机制

加强宣传引导,组织专题学习、交流座谈等,让全校师生员工深入学习和认识规划内容,深刻理解项目的目标定位和战略部署;并通过广泛宣传吸引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学校改革和发展,为实施项目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引导广大师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学校、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增强对建设项目的认同感。

六、强化考核机制

1.集中资源保障重点。以规划目标为导向,集中资源,突出重点,分类型、分阶段、分项目统筹考虑资源配置,优先保证重点发展领域建设任务的需要。

2.强化中期考核。加强对实施方案执行情况的跟踪与控制,健全项目实施的中期评估和年度监测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通过实施方案中期评估,及时把握项目实施情况,推进项目实施。

3.实施第三方评估。通过第三方评估,开展项目实施方案执行情况的中期检查和跟踪分析工作,发布项目实施方案中期报告,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并将评估、监测情况和校内外对实施方案的意见与建议作为项目调整的重要依据。

经费

保障

优化经费管理机制,完善经费监管体制

1.确保项目投入经费来源。学校坚持项目建设的公益性。按照学校《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本项目建设资金总预算为450万元,主要由省财政投入300万元,学校自筹配套资金150万元(主要用于培训师资人才队伍培养、培训模式创新、数字化平台建设方面)。

2.加强项目资金筹集渠道。学校按照国家财政的相关规定,积极发挥国家人才培养政策优势,不断提高更可能人才培训质量,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认可和支持。通过提供社会服务,广开渠道,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培训经费来源和社会资金的筹措方式。

3.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立足攀西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通过自身服务能力的提升,为政府分忧解难,以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和支持。我校每年能得到政府扶持、补贴资金,而且逐年有所提高,近年来,自筹资金的能力比较稳定,每年教育教学、技能培训、职业鉴定及公司的其他生产经营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这些都为学校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经费保障。

4.加强财务管理。健全财务制度,强化财务预算,规范经费支出,加强内部管理,确保项目经费发挥最大效益。学校将严格按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经费管理,确保项目资金规范使用,做好项目建设的经费保障工作。项目期内,学校将继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及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各项支出管理,确保资金收支平衡,保证培训基地建设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5.实行“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专人负责”的管理模式,管好、用好财政专项资金,保障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确保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建设保质保量按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