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改善专业教学条件

培训体会

作者:       发文时间:2019-11-21

 

机电类专业教师职业技能集中培训

心得体会

 

 

    号:    201905834  

 

 

        熊建刚    

 

指导老师:               

 

 

20197

 

 

 

高校教师如何立德树人,做新时代学生的引路人

育人之道,德字为先,要树人,先立德。立德即树立德业,树人即培养人才,这也几乎是历代教育家共同遵循的理念,更是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德育为首,德技双修”才是我们的目标。德好,能做好人;技好,能闯天下。

只有学会做人做事,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时不害怕,获得成功时不自满,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做,而且要做好,尤其是对于高校学生,显得更加重要。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们,必须能够以德修身,以德执教,德才兼备,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所以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认清自己的使命,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加强学习,牢记师德是教师从教之本。

  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而师德犹如教师的生命,是为师之本、教育之基。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要教育人、培养人,自己的思想品德首先要过关,要通过不断的自觉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提高业务理论水平,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学会做人,为社会培养一大批思想品德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第二,为人师表,以身立教,教师要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的典范。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行为的榜样是默默无声的,但力量却是无穷的,因此我们不但要言传,更要身教。教师在不断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之时,也同时在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的高大形象可以在学生心中逐渐形成,潜移默化中成为他们效仿的对象。教师的道德情操、处世方式、行为准则、治学态度等,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必须要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  

第三,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行为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把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分开来,不能说德育与学生的成绩的提高没有关系,不能说“德育就是管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注意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一次合作交流、一次大胆的陈述,都是德育教育,同时也伴有智育的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 ,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教师应既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又积极渗透德育,发挥各学科的德育功能。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作为人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道德是构成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也是维系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空有满腹经纶,但却缺少道德,唯利是图,何谈教育的成功。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适度的进行德育教育。  

第四,以生为本,关爱学生,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

  首先,坚持以生为本,了解学生需求,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怀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认真把握青年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不断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切实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宽厚豁达的处世方式;激发学习的兴趣,努力为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初衷;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终身学习为其自身创造价值、通过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为社会创造价值。“一切教育都源于爱”,要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去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

作为高校教师,一定要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严谨笃学,开拓创新,不断增强教科研能力,并且要勇挑重担,踏实肯干。同时,我们还要牢记肩上的使命与责任,在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基本任务,不断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真正做到新时代学生的引路人。

 

 

 

 

上一条:自我鉴定

下一条:培训照片佐证材料